• 二线城市成香饽饽
  • 资讯类型:热点关注  /  发布时间:2016-05-03  /  浏览:284 次  /  

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的数据显示,4月份,包括万科、恒大、绿地、万达、保利、碧桂园在内20大标杆房企,拿地金额合计218.61亿元,整体看全月拿地金额相比一季度月均数据有所减少。其中,保利地产4月份拿地花费最多,达71.44亿元,恒大、绿地则是紧随其后,拿地花费分别为54.97亿元和38.79亿元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2016年标杆房企开始集中在二线城市拿地,一线城市的占比则明显减少。据悉,2015年一季度,20大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合计1016.7亿元,其中在二线城市花费352.94亿元,占总体土地支出的34.7%。到了今年一季度,20大标杆房企在整体花费1187.29亿元的情况下,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吸金达636.47亿元,占比高达53.6。

  而这一情况在4月份进一步加剧,在总共花费218.61亿元拿地的情况下,195亿元进入了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。

  对此,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,大型房企在二线城市拿地金额明显增加,首先是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减少。据悉,前4个月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明显下调,仅供应42宗,合计住宅用地建筑面积为632万平方米,创下十年来的最低值,同比减少7%,相比2013年和2014年,跌幅更是超过50%,而二线城市则是供需两旺。同时,一线城市价格涨幅过高,在3月份逐渐出现了部分约束性限制政策。而二线城市大部分依出台了不同程度的利好,这种情况下,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拿地积极性明显提高。

  此外,针对三、四线城市库存明显过剩的风险,标杆房企也开始全面回归一、二线城市。“整体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,一、二线城市虽然也处于调整中,但需求基础依然庞大,从2016年一季度的市场看,一、二线城市快速复苏,特别是部分二线城市成交涨幅更高。不过,一线城市由于土地僧多粥少争抢激烈,已经普遍的出现了地价超过房价的现象,北京、上海新出让的大部分土地被几家国企和央企获得。而在二线城市,上述房企拿到地的概率较高,且目前市场依然有一定的发展上升空间。”张大伟表示。

  不过,有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包括南京、苏州等二线城市近期也纷纷出现“地王”,地价甚至和京沪一样,超过周边在售项目的房价,这种情况下,部分二线城市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控的区域,整体来看市场的风险均在明显增加。

  而截至4月24日,二线城市共成交165宗土地,土地出让金合计855.3亿元,成交楼面均价4519.4元/平方米,同比涨幅高达183%,平均溢价率72.18%,均刷新历史纪录。

帮助说明 | 法律声明 | 关于我们 | 收费标准 | 联系我们 | 留言咨询
南浔房产网 南浔信义房产中介地址:湖州市南浔镇同心路374号 邮编:313009
传真号码:0572-3012656 手机号码:13957259242 政府网:679242
网站客服QQ:27230214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72-3874444
浙ICP备14021343号-1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