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被视作经济工作两个方面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改革与调控越来越深度交融、相得益彰。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,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”。打赢新常态下的攻坚战、持久战,必须让改革成为调控的“常规武器”。
狭义的改革,一般是指经济体制机制的革故鼎新,比如商事活动的便捷、简政放权的深化;调控主要解决的是中短期宏观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。正确理解中央提出的“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,改革与调控不能再各说各话、各干各的,而要用改革的办法全面落实“三去一降一补”的五大调控任务,强力矫正供需结构的错配和要素配置的扭曲。
之所以如此,一方面是因为原有的招数有局限、见效太慢。比如化解过剩产能,不仅要刺激消费,也要对无药可救的“僵尸企业”出重拳、下狠手,该停的停、该关的关,更进一步则要终结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、政绩工程。尽管这种“硬碰硬”的扭转较之“软绵绵”的间接性调节,可能会产生多一些阵痛,但是收益也更高,进而避免“不改革就是长痛”的悲剧。
另一方面,改革又不仅是调控的手段,长期看也为宏观政策规划出明确的路径指引。去年以来,有的省份房地产市场“去库存”力度不小,但放大成交量的同时也推高了价格,堆积起来的信贷泡沫更违背了“去杠杆”的目标。正因此,这次会议明确要求“现阶段推出的短期调控手段,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标一致起来”。以改革的方式“去库存”,就是要让商品房回归商品、而非投资品的属性,让农民工跨越户籍的门槛,进城安居乐业。
- 热门楼盘展示》》
- 推荐出售房源》》
- 最新资讯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