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,资金投放并未缩减,4月全口径社会融资同比增长17%,高于3月16.6%的水平,延续了一季度高增长的态势。但是,4月工业增加值、社会消费零售总额、1-4月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指标,增速全线下滑,与一季度形成明显反差。房地产仍旧“一枝独秀”,“拿地-开发-销售-价格”全链条上攻。这意味着,无论“需求侧”和“供给侧”结合的“稳中求进”,还是锐意“供给侧”的“以退为进”,都没那么简单。
目前,新经济体量弱小,去年创业板、中小板上市公司利润不足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10%;产能过剩与高杠杆已形成循环,一季度国企利润下滑13.8%,债务却同比增长了18.3%;银行不良率连续17个季度攀升,去年还充足的拨备覆盖率已亮起红灯,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已降至150%的警戒线;集中于工业的民间投资,其4月增速仅5.2%,不及去年同期一半,产能过剩形势不言自明。防范金融风险,为新经济腾出信贷和土地,产能和杠杆去化亟待推进。
近期,去产能全面提速。5月18日,决策层连出三套去产能组合拳,2016-2017年,央企要减少10%左右的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;到2020年,还要压减一批水泥熟料、平板玻璃产能。工厂关闭、打破刚兑,不仅会给工业生产、就业和消费带来明显冲击,而且会让不良贷款显化,短期流动性冲击和信用紧缩也有可能出现。考虑目前的经济形势,“三期叠加”的阵痛真正袭来了。
5月9日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文,研判中国经济时,9次提到“就业”,强调“稳定和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”。近期,在深改组24次会议上,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表明,当前经济形势下,短期激励措施是必要的。由此,缓冲阵痛需要这样一个实体,它能以巨大的腾挪空间,为转型创造平稳的环境。毫无疑问,从稳定就业(建筑业就有8000万工人)、稳定投资体量、维护金融秩序的角度看,房地产的腾挪空间最大。而且,目前的楼市形势,已开始向决策层期待的方向运行。
首先,一线楼市开始降温,体量大、城镇化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成为新动力。
- 热门楼盘展示》》
- 推荐出售房源》》
- 最新资讯》》